
常聽人們說,病從口入,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當然很多疾病的發(fā)生的確是人們平時的飲食習慣有關,但有些食物卻對機體的健康也非常關鍵,而且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越來越關注個人飲食習慣和疾病發(fā)生之間的關聯(lián)!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嗎?每到危急關頭,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變得力大無窮,把大壞蛋布魯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菠菜真的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但這種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鐵元素導致,綠葉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才是真正原因。
許多研究已經(jīng)證明飲食中的硝酸鹽能夠使優(yōu)秀運動員的肌肉得到增強,來自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則發(fā)現(xiàn)飲用含有高濃度硝酸鹽的濃縮甜菜汁能夠增加心臟衰竭病人的肌力。研究人員表示,這雖然是一項很小的研究,但我們在病人飲用甜菜汁兩小時后觀察到了非常顯著的肌力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9名心臟衰竭病人進行了研究,他們以自身為對照,分別飲用甜菜汁和只去除了硝酸鹽的甜菜汁,兩次治療之間間隔一到兩周,以保證前一次治療不會對后一次產(chǎn)生影響,并且參與者和進行測量的研究人員都不知道治療順序。
每個人都知道,高熱量飲食和肥胖直接相關,當然同時也和2型糖尿病發(fā)病相關;如今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天普大學的研究者表示,狼吞虎咽的飲食方式或許也會使得機體快速進入到糖尿病前癥狀。
文章中研究者對6名正常體重或過重的健康男性進行研究,研究者讓這些參與者按照典型的美國飲食方式每天消耗6000卡路里,持續(xù)一周時間;這種方式可以使得食物攝入量劇增,根據(jù)美國醫(yī)學會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的靜坐的男性而言,健康的飲食方式應該是每天平均為2200卡路里。
這些參與者在醫(yī)院中被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其還進行高熱量飲食,研究期間這些個體并沒有被允許參加任何形式的體力活動。研究者Guenther Boden博士表示,所有的個體在一周的時間內(nèi)體重平均增加了8磅,另外,在開始這種飲食方式后兩天里,所有的男性個體機體都達到了一種俗稱為胰島素耐受的代謝狀態(tài),這通常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先兆,而當機體能夠產(chǎn)生激素但不能夠有效利用時就會發(fā)生胰島素耐受性。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赫爾希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紫土豆中的一些化合物或可幫助殺死結腸癌干細胞,限制癌癥發(fā)展。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
根據(jù)美國癌癥學會的數(shù)據(jù),結腸癌是導致美國癌癥死亡的第二大殺手,每年有超過50,000名病人死于結腸癌。攻擊癌癥干細胞是抗擊癌癥的一種有效方式,癌癥干細胞就好比草根,只要癌癥干細胞還在,腫瘤就還會繼續(xù)生長和傳播。
土豆是一種廣泛食用的作物,特別是在一些西方國家,烤土豆是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食品。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烤土豆中的提取物能夠抑制結腸癌干細胞生長并促進其發(fā)生死亡。然后他們檢測了攝食烤紫土豆對結腸癌小鼠模型的影響,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果。
研究人員認為紫土豆中可能含有一些物質能夠同時作用于多條信號途徑幫助殺死結腸癌干細胞,這其中包括花色苷,綠原酸和抗性淀粉。
咖啡是一種用經(jīng)過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與可樂,茶同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飲品。而一直以來咖啡是否影響健康是很多人都極為關心的話題,多年以來科學家之間爭論不休。
最近,來自美國丹娜法伯癌癥中心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日常飲用含咖啡因的咖啡能夠幫助預防治療后的結腸癌復發(fā),并能夠提高結腸癌治愈的幾率。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這項研究包含了接近1000名結腸癌病人,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早期病人接受化療期間以及一年之后,分別對其進行了問卷調查,統(tǒng)計他們的咖啡飲用習慣。結果表明這些結腸癌III期并接受了手術和化療治療的病人中,每天飲用超過4杯咖啡(大約含有460毫克咖啡因)的病人獲益最大,這些病人相比于不飲用咖啡的病人癌癥復發(fā)風險降低了42%,因癌癥或因他因素死亡的風險也降低了33%。每天飲用2到3杯咖啡獲益比較適中,而每天只飲用1杯或不飲用咖啡的人基本不會獲益。
本周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將辛辣食物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可降低死亡風險。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因果關系之間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作者呼吁更多的研究有關“更新的膳食推薦和功能性食品的發(fā)展。”
先前的研究表明,調料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如辣椒素的有益影響包括:抗肥胖、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特性。
所以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檢測了食用辛辣食物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和引起死亡總風險原因之間的關系。
他們進行了一項總共有487375名30 - 79歲之間的參與者參加的前瞻性研究。入選的參與者在2004 - 2008年之間被研究隨訪他們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所有參與者完成了一項關于健康的問卷調查,包括體質檢查,食用辛辣食物,紅肉、蔬菜和酒精。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Food and Function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圓葉葡萄籽油或可作為一種維生素E的形式,來為科學家們提供一種減肥的新手段。這種葡萄籽油可以幫助減緩機體脂肪細胞的形成,其可以產(chǎn)生一種生育三烯酸,即為維生素E的不飽和形式。
研究者Marshall說道,攝入由圓葉葡萄籽油制作的食物或可通過減少肥胖來有效降低機體的體重;而圓葉葡萄籽油或許也是市場上一種有價值的食用補充油料,因為其是生育三烯酸的唯一來源,而且其也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類和單不飽和脂肪酸類的良好來源,研究者也希望利用圓葉葡萄籽油為基礎來開發(fā)新型策略幫助抵御肥胖。
本文研究之前,研究者把大多數(shù)生育三烯酸的益處都歸自于紅棕櫚和米糠油,實際上近來有研究表明米糠油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隨著研究的深入,圓葉葡萄籽油也被認為是生育三烯酸的主要來源,而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闡明了如何幫助種植者大量生產(chǎn)圓葉葡萄籽油。
圓葉葡萄,其皮厚且種子顆粒大,主要在美國南部種植,通常被用于制造酒類和果汁;每年在酒類和果汁生產(chǎn)后會產(chǎn)生成千上萬噸的果渣副產(chǎn)品,從傳統(tǒng)角度上來講大部分的果渣副產(chǎn)品都會被當作垃圾處理掉,但有些葡萄酒釀造廠卻會利用圓葉葡萄籽榨油,有些會將這些副產(chǎn)品儲藏備用。
近日,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漿果、葡萄和其他水果能夠將多余的白色脂肪轉化為消耗卡路里的米色脂肪,這為肥胖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給小鼠飼喂了高脂飲食,并將小鼠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給予白藜蘆醇處理,劑量相當于人類每天攝入12盎司的水果,一段時間后,給予白藜蘆醇處理的高脂飲食小鼠其體重的增加比對照組小鼠少40%。
之前一些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白藜蘆醇能夠幫助預防肥胖,但對其中的機制了解并不清楚。而且大部分相關研究都聚焦在葡萄酒上,所使用的白藜蘆醇濃度也不能在正常飲食中獲得。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小鼠飲食中包含0.1%的白藜蘆醇就能夠將多余的白色脂肪轉變?yōu)榫哂心芰肯幕钚缘拿咨尽Q芯咳藛T解釋道:水果中的多酚類物質,包括白藜蘆醇,能夠增加參與脂肪氧化過程的基因的表達,從而保證機體不會過載,這些多酚類物質能夠促進白色脂肪組織轉變?yōu)槟軌蛉紵具M行產(chǎn)熱的米色脂肪,幫助機體保持能量平衡,從而預防肥胖和代謝紊亂的發(fā)生。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Heart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每日攝入100g巧克力和心臟病及中風風險降低直接相關;但似乎并沒有證據(jù)表明減少巧克力攝入會降低個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基于研究者對2.1萬名成年個體的追蹤而開展的,同時研究者還對此前關于巧克力和心血管疾病之間關聯(lián)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者對參與者(9214名男性和11737名女性)進行平均長達12年的跟蹤調查,在研究期間有3013名個體經(jīng)歷了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的心臟病發(fā)作及中風事件。
其中20%的研究對象表示他們并未攝入過任何巧克力,但其他個體每日巧克力的攝入量平均為7g,有些個體甚至攝入了100g巧克力;巧克力的高水平攝入和個體年齡及BMI指數(shù)直接相關,攝入過多巧克力往往和機體高能量攝入以及高脂肪低蛋白飲食相關。研究者表示,相比未攝入巧克力的個體而言,攝入巧克力水平較高的個體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會降低11%,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相關的死亡的風險會降低25%。
近日,一項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證實花生和堅果的攝入與低死亡率之間存在一定關聯(lián),但花生醬沒有類似的保護作用。每天攝入最少10g堅果或花生的人,死于幾種主要風險疾病的概率低于不吃花生和堅果的人。
該研究指出死亡率下降最明顯的是呼吸道疾病,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以及糖尿病,隨后是癌癥和心血管疾病,并且花生和堅果的這種保護作用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是等同的。同時,花生起到的保護作用與堅果一樣明顯,但花生醬與死亡率并無明顯關聯(lián)。
這項研究開始于1986年,研究人員對55~69歲的120,000名荷蘭居民進行了群組研究,其中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在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了研究對象關于花生,堅果和花生醬攝入的量和頻率等問題,對花生和堅果的攝入量進行了評估。隨后他們又對1986年之后的整體死亡率和特定疾病死亡率進行了分析。
【10】immunity:高脂食物引發(fā)炎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過量的食物攝取與運動不足導致現(xiàn)代人產(chǎn)生大量的肥胖現(xiàn)象。肥胖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害,通常伴隨一系列炎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類型的癌癥。許多證據(jù)表明IL-18與IL-1b是導致胰島素耐受性的主要原因,然而具體的分子機制至今不清楚。
FABP是一類整合素蛋白,它們參與了脂肪的胞內(nèi)運輸以及其它的生物學功能。鑒于一些文章報道了FABP能夠導致炎癥小體的激活,所以FABP很有可能參與了脂肪分子的這一信號傳導過程。
最近,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Bing Li研究組發(fā)現(xiàn)了高脂食物誘導小鼠炎癥發(fā)生過程中FABP的關鍵作用,相關結果發(fā)表在《immunity》雜志上。
首先,作者發(fā)現(xiàn)他們用高脂食物飼養(yǎng)的小鼠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皮膚傷口,一種典型的炎性疾病的表征。因此,他們認為高脂食物一定存在誘導炎癥發(fā)生的作用。之后,作者通過流式分析發(fā)現(xiàn)在高脂食物喂養(yǎng)的小鼠皮膚組織中出現(xiàn)了大量CD11c+巨噬細胞的聚集。
【11】eLife: 解密飲食習慣導致衰老的神經(jīng)密碼
近日,來自美國喬治亞技術研究所和國王學院的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在線蟲特定的神經(jīng)元,食物豐富性的信息是由血清素和TGF-beta通路的基因水平所編碼的。這些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信號可以影響動物的壽命,因此介導了食物對衰老的影響。這項發(fā)現(xiàn)最近發(fā)表在eLife雜志上。
飲食對健康及衰老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此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如何將食物信號解碼的,這至今仍然是個謎。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食物信號的解碼,不僅僅影響衰老,而且還影響健康與疾病,包括代謝,再生和發(fā)育。
研究人員利用線蟲作為實驗模型發(fā)現(xiàn),血清素和TGF-beta通路在連接食物豐富性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兩條通路間的相互調節(jié)和自動調節(jié),改變了DAF-7(TGF-beta)和TPH-1(色氨酸羥化酶)對食物供應的基因表達反應的形狀,動態(tài)范圍和總體方差。
咖啡產(chǎn)業(yè)在全球經(jīng)濟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其對于環(huán)境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每年全球會生產(chǎn)超過20億噸的咖啡副產(chǎn)品;當咖啡豆焙烤干燥后,咖啡谷皮(即咖啡豆的表皮)通常在加工過程中會被移去, 同時咖啡渣也會被直接丟棄。傳統(tǒng)觀念認為這些副產(chǎn)品:咖啡渣和咖啡谷皮并不會存在太多的實用價值及應用,而咖啡渣有時候還可以被自制成為皮膚去角質的甘醇酸(Exfoliants)或者作為清潔產(chǎn)品。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格拉納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始進行研究來確定哪些咖啡副產(chǎn)品可以被回收利用作為營養(yǎng)物質,從而幫助減少咖啡副產(chǎn)品的浪費量;文章中,研究者闡明咖啡渣和咖啡谷皮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菌特性,因為其富含纖維和酚類,的確該研究發(fā)現(xiàn)也揭示了咖啡渣的抗氧化效力是維生素C的500倍以上,因此利用其作為功能性食品將帶來巨大的健康效益。
來自食物的一些活性物質被證明有很好的醫(yī)用效果。實際上,很多保健食品的提取物(nutraceutical)有抗癌(例如血液和淋巴相關的癌癥)的潛力。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有時被稱為血液癌癥),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骨髓瘤,另一種是淋巴腫瘤。有60-80% 的血液癌癥患者都會吃一些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藥品(非處方藥品)。沒有非常多的證據(jù)證明這些保健食品或者藥品對于患者健康存在好處,但是現(xiàn)有大量的研究正在試圖搞清楚這食品提取物可能存在的抗癌潛能。
已有的一些數(shù)據(jù)表明,有些不同的食物選擇可以抑制癌癥的惡化。再例如大蒜很早就作為食品調味劑使用,而且也被證明能夠降血壓、增強免疫力以及誘導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在大蒜中的主要活性物質就是大蒜素(allicin)。但是想這些保健食物的提取物大蒜素(以及其他一些食品提取物)沒有通過早期臨床的實驗,因此很多沒有被作為藥物來使用。
【14】多吃粗糧不易患乳腺癌
研究顯示,多吃全麥面包等粗糧,會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6.1萬名成年女性的健康狀況展開了17年的追蹤研究,并對她們進行了飲食習慣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約3000名乳腺癌患者喜食大米等細糧,與喜食粗糧的女性相比,她們患乳腺癌的風險要高出44%。
研究人員建議,女性應該盡量多食用粗糧,如全麥面包、土豆等。他們同時指出,飲食習慣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女性身體機能,但不是決定乳腺癌發(fā)病的關鍵因素。
【15】J Am Diet Assoc:兒時多吃粗糧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如今的寶寶們喜吃甜食、雞鴨魚肉、飲料,而對粗糧蔬菜卻不喜歡,小小年紀就血壓高、血糖高,為了寶寶有一個健康的未來,從小就應培養(yǎng)吃粗糧果蔬的好習慣。
據(jù)路透社報道,《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雜志》刊登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全谷物等食物,有助于降低日后心臟病危險。
新研究對2000多名12~19歲的美國孩子的飲食及其代謝綜合征的癥狀進行了研究。這些癥狀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好膽固醇水平過低及腰圍過粗等。結果發(fā)現(xiàn),在纖維素攝入量最低(每1千卡路里食物中纖維素不足3克)的孩子中,危險為9%,而攝入纖維素最多(每1千卡路里食物中纖維素至少11克)的孩子中,危險僅為3%。
【16】MNFR:綠茶蘋果為何對機體有益?科學家提供新證據(jù)
發(fā)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諾維奇生物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闡明了為何特殊的食物化合物會幫助保護機體健康;飲食研究結果顯示,大量攝入水果和蔬菜的個體往往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較低,比如心臟病和癌癥等;這其中原因非常之多;某些水果和蔬菜天然狀態(tài)下就包含有大量的多酚化合物,其可以為機體提供健康保護作用。
文章中,研究者Paul Kroon同其研究團隊研究表明,綠茶和蘋果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可以阻斷一種名為VEGF的信號分子,該分子在機體中會誘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其也是某些抗癌藥物的新型靶點。在機體中,VEGF是血管發(fā)生的主要誘導子,血管發(fā)生對于癌癥進展非常重要,同時其也對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非常重要,斑塊破裂則會誘發(fā)機體患心衰和中風。
利用來自人類血管的細胞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表明,來自綠茶中的低濃度多酚綠茶提取物(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及來自蘋果中的原花青素可以阻斷VEGF的關鍵信號功能。
【17】BJC:蔬菜水果無明顯防癌效果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對相關領域大量研究的綜合分析顯示,蔬菜水果對健康的好處毋庸置疑,但它們并沒有特殊的防癌效果,希望人們把防癌重點放在戒煙、戒酒等方面。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蒂姆·基在新一期《英國癌癥雜志》(BJC)上報告說,他們收集了近10年來有關蔬菜水果攝入量與各種癌癥發(fā)病風險之間關系的大量研究資料。
綜合分析顯示,蔬菜水果攝入量與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癌癥發(fā)病風險沒有什么關聯(lián),與肺癌和腸癌的發(fā)病風險也只有很微弱和不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對于預防口腔癌和喉癌,蔬菜水果的正面影響比吸煙飲酒的負面影響小得多。
蒂姆·基等人據(jù)此認為,目前沒有足夠證據(jù)顯示蔬菜水果具有明顯的防癌效果,雖然多吃蔬菜水果對健康有益,但不能將其宣傳為防癌手段。就生活習慣而言,已有充分科學證據(jù)證實,吸煙、飲酒和肥胖仍然是最大的癌癥誘因,人們應該著重從這些方面入手預防癌癥。
新出版的《自然—醫(y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報道了一種存在于小鼠和人體內(nèi)的抗腫瘤通路,該通路中包括了一種由神經(jīng)祖細胞(NPC)分泌出的特殊脂肪酸分子——辣椒素。
NPC是存在于兒童大腦中的一種細胞,可用于對付腫瘤,能夠分泌物質誘導癌細胞的死亡。
Rainer Glass等人確定這些分泌出的物質為辣椒素,并弄清了辣椒素保護大腦不受腫瘤侵害的機制。辣椒素可通過辣椒素受體TRPV1發(fā)出信號,TRPV1在惡性神經(jīng)膠質瘤這種大腦癌癥中有著高度表達,辣椒素發(fā)出信號后并激活癌細胞中的一種加強通路促使癌細胞死亡。
利用一種被稱為arvanil的合成辣椒素對成年小鼠進行腦瘤治療,便可體現(xiàn)出年輕NPC的這種腫瘤抑制作用。
該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具有潛在強效的利用內(nèi)生腦部分子的腫瘤抑制作用,該抑制作用依賴大量的NPC,或對不同年齡病人的治療都具有意義。另外,此次發(fā)現(xiàn)的辣椒素受體TRPV1所傳遞的信號可作為一種候選通路用于腦瘤的藥物標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