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正在討論中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草案)》中專門設置了“綠色發(fā)展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一篇,提出一系列重點工程。其中,循環(huán)經濟重點工程中的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示范、“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產業(yè)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產業(yè)園區(qū)循環(huán)化改造、資源循環(huán)利用技術示范推廣等7個方面,以及環(huán)境治理重點工程中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都直接與固體廢棄物相關。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顯然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推手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為此,本報策劃兩會專題,反映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觀點,邀請專家解讀焦點問題,并為上述重點工程的實施提出自己的建議。
中國環(huán)境報記者 姚伊樂 去年“兩會”到今年“兩會”,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安全處置的話題持續(xù)升溫,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yī)療廢物)、廢舊電器電子產品、重金屬、污染土等的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問題一直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十一五”期間,上述各個領域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各種新的問題。“十二五”期間,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速完善各領域的管理體系,化解各領域存在的環(huán)境污染隱患,同時,培育出足以支撐我國固廢處理體系的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產業(yè),是達到“十二五”規(guī)劃相應目標的前提,也是著手點和突破口。
生活垃圾分類:一口吃不成胖子,循序漸進是根本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用這句話形容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最為合適。10年前的初次實踐是解決我國垃圾處理問題極具前瞻性的決策,然而8個試點城市無一成功。如今從頭再來,不少城市在政策、投入上遠遠超過了以往,并在“十二五”期間定下宏偉目標。但從國際成功經驗、我國此前的教訓以及垃圾處理體系建設現狀來看,垃圾分類工作尚需循序漸進。
首先,宣傳力度不夠。垃圾分類宣傳需要全面、持續(xù)、細致、深入,夸張地說,需要政府部門手把手地教會每一個社會成員如何分類,更需要“從娃娃抓起”,但至今尚無此類宣傳體系。其次,處理渠道脫節(jié)。前端分類,最終混合,這是此前分類試點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今后分類工作必須突破的關鍵點。再次,缺乏資金來源。源頭減量與分類需要大量資金,政府投入難以滿足,其他渠道尚未建立。以上3個問題不解決,難以從根本上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高效、規(guī)范是重點,費用保障是關鍵
不可否認,垃圾處理能力在過去的幾年內快速增長,但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十二五”期間的設施建設將進入新的高峰期。但在提高設施建設效率的同時,更要保證行業(yè)規(guī)范。
近年來,設施之所以落地難,已有設施運行管理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大部分填埋場滲濾液造成的臭味污染,少數焚燒設施造成的臭味和煙塵污染等;“十二五”期間,滲濾液處置、填埋氣處置等作為垃圾處理設施重要配套工程,將會在國家相關政策要求下全面推進。
但垃圾處理質量提升的同時,部分地區(qū)的垃圾處理費也需要相對提升。垃圾處理費的征收應盡快推進。同時,地方政府應根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或打破行政區(qū)域限制,幾個地方共用一座處理設施,絕不能在處理費用承擔能力較低的情況下盲目建設運行費用較高的處理設施。
重金屬防治與污染土修復:盡快培育產業(yè),形成處理能力和競爭格局
《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已經出臺,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環(huán)境保護的重點之一。“防”的效果取決于今后的工作機制和工作力度,但已經形成重金屬污染的區(qū)域如何修復是難點。這項工作與污染土修復一樣,產業(yè)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成熟技術,實用的工藝設備亟待開發(fā)。
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qū)、污染土地面積較大的地區(qū),地方政府應在國家相關規(guī)劃和技術標準的指導下,不拘一格鼓勵多種技術路線參與治理,通過財政支持企業(yè)創(chuàng)新技術,盡快遴選出符合我國國情、適用不同污染狀況的工藝;盡快形成競爭格局,避免單一技術的局限性,防止有限競爭造成產業(yè)發(fā)展緩慢。
開發(fā)“城市礦山”:摸準蘊藏量,確保收集量,提高開發(fā)質量
“城市礦山”是對有利用價值的廢棄消費品的形象比喻,淘汰的機電設備、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電器電子產品、金屬、塑料包裝物及廢料均屬此類。但此“礦山”非彼礦山,其“開采”難度、開發(fā)成本和價值以及環(huán)境影響均要慎重考慮。
首先,要合理布點,不能盲目建設。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地區(qū),其報廢的物資不同,“礦藏”量具有不穩(wěn)定性;消費品不斷升級換代,“礦藏”的屬性也不斷變化,開發(fā)所需要的技術和設備就需要不斷跟進。地方政府要充分考慮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開發(fā)成本,科學估算本地區(qū)的“城市礦藏量”。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收集渠道,確保收集量。小商小販早已建立起的嚴密收集網絡短時間內難以打破。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過程中,國家給予了高額補貼,但小商小販仍可收集到大量廢舊家電,其他物資在沒有類似政策的情況下,正規(guī)企業(yè)的回收量如何保障是個問題。
再次,要嚴格監(jiān)管,確保開發(fā)質量。據調查,部分地區(qū)少數具備相應資質的回收企業(yè)對“城市礦物”的利用仍極不規(guī)范。比如鉛酸電池,某企業(yè)高價回收之后,將其中的酸液隨意傾倒,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安全隱患。此類問題對今后的監(jiān)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餐廚垃圾資源化:莫讓浮云遮望眼,嚴把技術遴選關
去年以來,各地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速度加快,高蛋白飼料、高品質有機肥等相應產品也受到熱捧。但據業(yè)內專家介紹,少數技術有混水摸魚之嫌。
比如,將餐廚垃圾中的水分直接傾倒入下水道后,將固體部分摻入輔料(麩皮等)加熱,蒸干后再添加一些營養(yǎng)物質就變成了具備各種功能的飼料、肥料。這種工藝短時間內不會暴露出大的環(huán)境問題,但其在“工藝流程”中卻浪費了大量的能源以及國家資源。同時,餐廚垃圾沒有從根本上被發(fā)酵處理,作為飼料的話,只是相當于將泔水干化并摻入添加劑而已,如果作為肥料,則易造成燒苗等現象。
因此,“十二五”期間,應盡快建立起餐廚垃圾資源化技術的評價體系,地方也應該嚴把技術關。
特約撰稿
細化問題方能成功分類
徐海云
怎么進行分類?
如何制定目標?
能否實質推動?
目前,部分城市在垃圾處理方面制定了某一階段分類收集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化處理率、末端處理率以及無害化處理率等具體目標,但是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化處理率沒有明確的定義,所以很難評價目標的可行性。
如果把目前的廢品收購算作資源回收,我國燃氣化普及的城市或城區(qū)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率都超過了16%。但在東北寒冷地區(qū),由于大量使用蜂窩煤,生活垃圾灰渣含量大(人均日產量達到2000克以上),在廢品類回收水平相同的情況下,資源回收率可能就很低。因此,不能簡單地對比比例指標,重要的是分析當前的回收利用水平,找出差距,定出改進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
此外,“干濕分類”的提法并不準確,因為干和濕是相對的、模糊的,適用于學術研究。生活垃圾分類需要面對所有人群,應該進行清晰的界定。如果要把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就稱為“廚余垃圾單獨收集”。
目前,針對全國而言,居民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廢品類,包括可出售的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二是渣土、磚瓦等惰性垃圾,主要包括煤灰、磚、瓦、石、土、陶瓷等。三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垃圾(可腐爛的垃圾或稱為廚余垃圾),主要包括剩飯剩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以及落葉、草、糞便等。四是家庭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五是前4類生活垃圾單獨收集后的剩余垃圾作為其余垃圾或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各類包裝廢棄物、廢塑料以及其他日用品消費后產生的垃圾。
當前生活垃圾收集實際上存在兩類,即廢品類其余垃圾(其他垃圾),對于燃氣化普及地區(qū),不需要設置渣土、磚瓦等惰性垃圾的單獨收集,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垃圾和家庭有毒有害垃圾收集需要根據條件逐步建立。
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對家庭廚余垃圾單獨收集需要克服許多現實的障礙。首先,需要定時定點收集,廢除現行的日產日清模式。其次,要建立有效管理與監(jiān)督體系。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并不是放幾個不同垃圾桶就可以實現的,特別在開始階段,在一個垃圾收集點,如果有一個人沒有按要求進行分類,其他垃圾分類就會變成無效,這好比“一顆老鼠屎會壞一鍋粥”,因此需要加強監(jiān)管。第三,要有經濟引導措施,經濟手段如計量收費、購買、獎勵以及押金制度等。第四,資源化處理的產品要有穩(wěn)定的市場。這4方面問題不解決,家庭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就難以實質推動。
該不該罰?
如何罰?
罰多少?
罰款是必要的,但要弄清楚什么情況下罰款。目前,首先要對亂扔亂倒垃圾進行罰款,而不是針對分類收集進行罰款。分類收集的具體行為需要通過經濟手段進行引導,經濟手段如計量收費、購買、獎勵以及押金制度等。這是因為,罰款的認定需要十分清晰的界定,分類收集通常是一個相對概念,不可能非常清晰。例如,不管如何分類,總有其余垃圾(其他垃圾),這些其余垃圾(其他垃圾)也仍然有各種垃圾成分。如我們實行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并不意味著這些其余垃圾(其他垃圾)中就沒有廚余垃圾。這是一種不符合現實的想象。
罰款的目的不是為了收錢,而是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當然需要嚴厲處罰才能起到作用。但多少罰款額才算嚴厲,這又與收入水平相關。我國目前收入水平差距大,對于低收入群體,可能50元一次的罰款已經很高;而對于高收入群體,特別是考慮到執(zhí)法成本,50元一次的罰款并不高。
誰來分類收集?
回收成本從哪來?
能否從源頭減量?
和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來說,我國的勞動力要廉價得多,通過人工來進行分類收集不僅能節(jié)省開支,同時還可以解決一部分下崗職工的吃飯問題。但這種根據廢舊物市場的需要進行的廢物回收更多地體現為經濟現象,主觀上不是為了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xù)利用,面對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這類回收體系是脆弱的。
垃圾回收利用是需要成本的,也是需要利潤的,不能盈利就沒有人收集,更沒有人利用,就必然進入垃圾廠(場)。例如現在的廢塑料袋等。這里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通過向包裝產品生產者收取包裝垃圾處理費來促進包裝類垃圾回收利用。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水平的根本途徑是增加垃圾資源化的投入,這些投入從哪兒來?合理的途徑就是從生產源頭提取。
德國在1989年前還沒有形成誰污染誰負責的制度,但垃圾產量已對當時的處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zhàn),居民也強烈反對修建更多的垃圾處理廠。后來經調查發(fā)現,垃圾中的包裝材料占體積比50%以上,重量占30%以上。因此,德國在1991年6月12日正式實施《包裝條例》,規(guī)定了貿易及工業(yè)界對運輸包裝、轉換包裝和銷售包裝的回收利用承擔義務。同時,這一條例也為生產者和銷售者提供了委托第三者幫助履行這一義務的可能。條例的實施一方面促進了包裝垃圾的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和減量化,同時也為城市垃圾處理開辟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德國雙軌制系統(tǒng)股份公司(DualesSystem)應運而生,負責在用戶附近建立回收系統(tǒng)回收包裝垃圾,由此使銷售者和生產企業(yè)從他們各自應履行的義務中擺脫出來。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類似體系。
做飼料?
做肥料?
做沼氣?
廚余垃圾的資源化處理也需要在源頭進一步分類。許多城市開始關注餐飲單位的廚余(餐廚)垃圾,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單獨收集并有效處理,但廚余(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還有待明晰。
事實上,廚余垃圾的資源化主要分為兩種,即飼料化和肥料化。從維護生物安全(例如避免豬吃豬肉等)角度,無疑要推進廚余垃圾肥料化,肥料化工藝路線主要包括好氧堆肥處理工藝和厭氧消化工藝,但成本較高。廚余(餐廚)垃圾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由植物類蔬菜以及糧食構成,這部分垃圾如果能夠在轉變成為肥料化前進行飼料化利用,無疑將降低處理成本,而這就要求在廚余(餐廚)垃圾單獨收集時將那些適宜作飼料的部分單獨收集。
同時,可生物降解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需要統(tǒng)籌管理。例如,北京作為特大城市,每天消費的食物往往不是當地生產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可降解有機物能否就地資源化利用?資源化利用也有容量問題。此外,就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資源化利用也有優(yōu)先順序,不可能容易用的還有大量沒有用,就去收集利用難以利用的。
如何看待有害垃圾?
收集體系由誰建立?
從何處入手?
垃圾的分類收集首先要分析具體哪一類垃圾進入垃圾場多了、對環(huán)境影響大、需要單獨收集,而不是籠統(tǒng)的討論分類收集。在操作上,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需要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系統(tǒng)地推進。對比發(fā)達國家的生活垃圾管理以及生活垃圾處理與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當前我國比較突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沒有建立家庭有毒有害垃圾收集體系。
家庭有害垃圾主要有廢棄藥品、日光燈管、電池、油漆等,建立這些有害垃圾單獨收集系統(tǒng)既十分必要也十分有意義。這些垃圾并不是每天都產生,產生量也比較低,但如果不進行分類收集,進入后端處理系統(tǒng),其對生活垃圾處理的影響和環(huán)境危害都是明顯的。家庭有害垃圾應由政府建立分類收集系統(tǒng),讓居民免費投放。為提高收集率,需要建立持續(xù)的宣傳教育體系,甚至需要建立類似押金制度,提高居民單獨收集家庭有害垃圾的積極性。
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體系也是對建立其他環(huán)保分類收集體系的直接考驗,要在國家層面制訂規(guī)劃,明確種類。設想,如果家庭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體系不能正常運行,家庭廚余垃圾單獨收集體系又如何能夠建立并運行?
作者系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
代表委員議固廢
全國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人口資環(huán)委副主任任啟興
垃圾循環(huán)利用可培育新型朝陽產業(yè)
組織科研力量,對垃圾處理尤其是垃圾循環(huán)利用進行課題攻關。將垃圾產業(yè)確定為戰(zhàn)略產業(yè),大力扶持垃圾循環(huán)利用的企業(yè),推動垃圾循環(huán)利用產業(yè)迅速興起。
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
建立“民用高危廢棄物品處理體系”
目前已有法律法規(guī)對廢舊電視機、電腦等的回收處理進行了規(guī)定,但還存在不足:一是“重大輕小”,二是“重利益、輕危害”。雖然廢舊電池和節(jié)能燈等體積小、回收處理價值小,但其危害性極大,在一些發(fā)達國家被列為“高危廢棄物”專門回收、處理。我國也應盡早建立相應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委書記王玲
固廢利用應作為“十二五”減排考核指標
王玲建議,一是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指標納入“十二五”總量減排考核指標體系,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yè)更多地關注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二是制訂并實施大宗工業(y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guī)劃。三是完善相關法規(guī)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政策??梢詫Σ煌T類的產品、不同生產工藝和流程實行增值稅減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稅收優(yōu)惠政策。四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研究員王如松
垃圾分類可承包政府追責找企業(yè)
“我理解的垃圾分類管理者可以是參與垃圾分類的企業(yè)。這相當于政府用垃圾換服務,我把垃圾給你,資源化了企業(yè)就有利潤,但你得保證減量化無害化,老百姓不投訴。”政府要追責的對象就是承包企業(yè)。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
建立垃圾分類硬件系統(tǒng)是關鍵
“在地方出臺垃圾分類落實細則的時候,我想問的是我們的城市準備好了嗎?”政府推行一個章程,必須是在系統(tǒng)打造好后才能落實,如果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硬件系統(tǒng)都沒建起來就對市民開罰意義何在?對管理者追責也很不公平。
全國政協(xié)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
手機、廚衛(wèi)電器應納入以舊換新
今年應持續(xù)推進家電以舊換新,培育再生產業(yè)發(fā)展,同時建議把手機、廚衛(wèi)電器等納入以舊換新,并取消家電下鄉(xiāng)產品認證。“我認為家電以舊換新應從最初的拉動內需轉向推進環(huán)保事業(yè)、培育再生產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關闊山
垃圾處理盡快立法分類知識寫入課本
首先要為垃圾處理立法,制定相關條款,明確各級政府和市民的責任;還要把相關知識寫入中小學生課本。關闊山認為:“從娃娃抓起,過個一二十年,垃圾分類的意識就會牢固樹立在這代人心里。”